沃旭能源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離岸風場於 2022 年 3 月 2 日通過環境差異分析報告審查,變更項目包含風機大型化及增設負壓式沉箱水下基礎(Suction Bucket Jacket, SBJ),計畫於部分區域引進負壓式沉箱水下基礎相關技術。由此一來不需使用打樁工法來進行安裝,能夠降低水下噪音,減少水下基礎安裝工程對海洋哺乳類動物的影響。
上篇文章比較了管架式負壓沉箱基礎的優勢及與其他基礎的差異,本文章將介紹第一座採用此技術的風場 Borkum Riffgrund 1,當時試驗的時空背景、地理情況及後續的發展狀況。
離岸風機市場呈現雙占,各自合作的在地供應鏈也已發布,惟部分加分項目與產量尚待觀察
區塊開發的電力設施項目中,除了電網儲能設施外,分數取得的難易度十分兩極,陸上電力設施台灣過往實績充足,分數取得難度低;相對地,海纜設廠地點難尋且設廠成本高、海上變電站的內部設施廠商無意願通過驗證、鋼結構廠商缺乏量能,因此分數取得難度高,而儲能設施雖無技術障礙,但因為成本較高,端看競爭程度是否將迫使開發商投入此項目
經濟部工業局於 2021 年 12 月 6 日頒布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產業關聯政策,其中水下基礎項目,相較 7 月 29 日的草案變異並不大,關鍵發展項目及數量要求皆保持不變,單樁式基礎/套筒式基礎須落實國產化數量占申設容量至少 60%,而為促進浮式技術開發,浮動式基礎不須依循此規章,採完全加分機制。
由於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中,多方預期將出現零元競標風場,國產化加分項目成為能否取得併網資格的關鍵,以下將探討產業關聯政策中的海事工程相關項目規則,並推測競爭態勢發展。
越南能源結構以燃煤發電為主,2020 年越南燃煤發電量占比約 53%,大型水力發電亦為主要發電來源,占越南總發電量約 26%。
浮式風機在構造上用浮台取代固定式風機的水下基礎,而不同的浮台會搭配特定的繫纜系統,以下InfoLink會先介紹兩種繫纜系統的種類與部件,接著說明目前主流的三種浮台技術,以及各技術的累積容量及案場數的差異。
南韓市場近期調高 2030 年再生能源佔比至 30%,連帶影響離岸風電政策目標,可能從 12 GW上修為 18 – 20 GW,離岸風電的市場價格也相對優渥。但南韓市場可能遭遇審核流程繁雜或遭到投訴而無法取得許可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