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作者 InfoLink
更新日期 March 29, 2021

儘管2020年全球遭受新冠疫情肆虐,但仍無損全球離岸風電的新增安裝量,2020年新增6.07GW,表現不俗。全球離岸風電主要安裝地點集中在歐洲地區,歐洲地區占全球約五到六成,但在進入2025年後,此一情況將會被亞洲翻轉。全球離岸風電在2025年後會進入增速狀態,並在2030年高速成長。成長最快的區域會來自于亞洲,預估占全球約76%。

相較於技術穩定的固定式風機,浮動式風機的發展在國際間尚未成熟,包含歐洲,浮動式開發的風機安裝數量截至2021年1月還不到 20 支。根據2018年European Maritime Days資料指出:離岸風電約有60-80%潛能分佈於水深60公尺以上的深水區,以歐洲地區為例,在水深60公尺以上的海域推估蘊藏有4,000GW離岸風電開發潛能,而臺灣外海水深60公尺以上的潛能估計可達90GW。為了能在離岸風電能佔有一席之地,亞洲各國紛紛將浮動式風機列入其發展的目標,韓國目標在2030年前計畫要發展至少4.6GW的浮動式風機風場。而日本則是在第一個競標項目(GOTO)上採用浮動式風機技術。

2021年3月10日臺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TOWIA)正式成立。TOWIA包括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捷熱能源 (JERA)、麥格理綠投資集團(Macquarie’s Green Investment Group)、臺灣北陸能源(NPI)、沃旭 (Ørsted)、上緯新能源(SRE)、達德(wpd)、玉山(Yushan Energy ),在台投資的八大重要風電開發商。首任TOWIA理事長、哥本哈根風能開發(CIP)董事總經理許乃文再次提出浮動式風機應在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規則中,納入浮動式示範風場目標,並推出兩到三個100MW的先行示範計畫。上緯新能源執行長林雍堯也表示下一階段如要達到10年10GW,依照目前的技術必須要有浮動式風機才能達成。

由於近岸的可開發的風資源區域逐漸減少,且會牽涉到環保與漁民問題,因此往深水區移動會是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重點。台灣受到氣候影響,離岸風電每年可以在外海地方進行水下基礎作業的時間只有5-7個月,若錯過安裝就會耽誤到風場併網時間。採用浮式風機的好處就是包含浮式平台與風機皆可在岸上組裝完畢,僅需要由船隻拖往外海放置即可,可以省掉不少水下基礎安裝時間。

浮式風機的核心為水下基礎平臺,依循固定式基礎的發展經驗,還有借鏡油汽業的鑽探平臺技術,浮動式風機平臺已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態。台灣目前已經有水下基礎廠商與開發商合作進行浮式平台的開發,另外爭取第三階段的風場也有部分開發商已經表態會納入浮式風機。但浮式風機的浮台與固定式相比,體積為2到3倍大,包含在碼頭的存放與組裝是否具有足夠的空間,還有碼頭的承載力是否足夠,也需要政府相關的配套措施配合才能順利發展。

在新能源產業當中,政府政策穩定度與支持度決定市場前景,但浮式風機示範風場要在臺灣執行,仍需要仰賴政府的宣導與在地供應鏈技術上的支援。政府目標2025年綠電比例將達到百分之20,2050年要達到零碳排。臺灣如能在時間和技術面掌控浮動式風機發展的先機,加上政府政策的規劃及實質對產業的推力,將能帶領離岸風電技術發展,更能打入國際市場的供應鏈,提升臺灣在離岸風電領域國際競爭力。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