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作者 InfoLink
更新日期 August 30, 2021

整体再生能源发展概况

台湾目前正处在能源转型阶段,原先非核家园目标为 2025 年再生能源占整体能源配比达到 20%,即 27.4 GW,但由于海上风电容量目标从 3 GW上调至 5.7 GW,总装机容量将上看 30.2 GW,光伏仍占大宗,目标高达 20 GW。 不过自 2026 至 2035 年,台湾政府预计每一年释放 1.5 GW 以上的海上风电容量,10 年共计 15 GW,由此可见,台湾政府对于海上风电的政策发展相当积极。
 

再生能源再生能源
 

台湾海上风电开发概况

截至 2021 年6 月,台湾海上风电的上网容量为 128 MW。 而 2020 至 2021 年原本是台湾海上风电发展的关键年,经济部最初预估 2021 年底上网容量应达 933 MW,但 2020 年起,全球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各地风电产业的建设、生产等都受到影响,导致施工船调度不易及关键组件未能如期送达,而台湾以边境管制政策应对疫情,影响外籍技术人员来台支援,进而导致风场进度延宕。

原先应于 2020 年上网的三个风场受到疫情影响,依行政契约向经济部申请上网期限展延,分别为 109.2 MW台电一期、320 MW允能一期及 376 MW 海能。 目前台电一期已完成风机装机,正在进行试运转,而允能一期的开发商达德能源已表态有意申请展延,且今年装机容量最多为 160 MW,海能则正向经济部申请二度展延,上网时间将推迟至 2022 年。

Wind InfoLink 认为,由于台电一期目前已完工,2021年基本情境装机容量为 109.2 MW。 允能一期则是完成部分风机装机并正进行海缆工程,然而在九月中旬后海象将逐渐恶劣影响出船,装机进度难以超前预估的容量,最佳情况是今年完成一期二分之一的风机并联,乐观情境下 2021 年总上网量为 269.2 MW。
 

台电装机进度

原预计于 2021 年完工的大彰化东南、西南风场与彰芳一期,目前看来皆无法如期上网。 虽然均尚未申请展延,但前者的开发商沃旭曾在大彰化东南风场环差过关后,表示预计于 2022 年完工,且能源局对其能否于今年上网态度也相对保守;而CIP也未曾提出,进度超前或修改原先 2022 年中完工的声明,承揽彰芳一期海上工程的伯威海事预计在年底前完成套管式基础安装与运输工作,故风场恐怕无法于今年上网,遂将两者预估上网时间暂定为 2022 年。

下图是 Wind InfoLink预估台湾至 2035 年的海上风电累积装机容量:

海上风电装机容量
 

台湾的海上风电政策发展

第一阶段:示范奖励

台湾海上风电发展最早始于 2012 年能源局发表的风力发电四年计划中明订示范奖励计划,规划于 2020 年完成示范风场的设置。 第一阶段共有两个示范风场: 一为由当时的开发商上纬领军的海洋风电,于 2019 年上网正式商转,海洋风电项目也是至今为止台湾第一座商转中的海上风场。 另一个风场为台电的示范案场,风场总容量为 109.2 MW。
 

第二阶段:潜力开发

经济部能源局于 2015 年公布 36 处潜力场址,正式启动第二阶段潜力开发。 开发商须针对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估,通过者才能取得参与资格。 第二阶段总容量达 5.5 GW,其中 3.8 GW 采用遴选方式,共计 7 家开发商、10 座风场获选,核配 3,836 MW,获得遴选风场之开发商得采用趸购费率,但必须满足不同时期的产业关联性要求;其余 1.7 GW 采竞标方式,2 家开发商、4 座风场得标,核配 1,664 MW,第二阶段总计 14 案,总容量达 5.5 GW。

潜力开发阶段风场中总容量最高者为沃旭,4 座合计高达 1.8 GW;其次是 CIP,若将与中钢合作的中能风场一并纳入计算,合计分配容量高达 900 MW,外资开发商分配容量占比高达 90%,可知在本阶段的政策上,台湾相当欢迎外资开发商来台投资。

至于众所关注的国产化要求,其目的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希冀藉由开发商在风场开发的带动下,促成台湾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企盼能带动台湾未来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在技术面或人才面往海外市场输出。 根据工业局规定,潜力场址产业国产化将分为前置期、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来进行,2021 至 2022 年的前置期要实现水下基础、电力设备、风机及海事工程四大项目中的 10 项,2023 年进入第一阶段,须满足前置期所有项目及本阶段新增项目,2024 年则进入第二阶段,再增加齿轮箱、发电机、功率转换系统、叶片等新增项目,总共需要满足 27 项。
 

海上风电政策

海上风电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在潜力开发阶段当中,竞标项目分别被 NPI 与沃旭拿下,其中沃旭的 920 MW已经跟台积电签订再生能源购电协议(CPPA),为目前全球海上风电当中最大的企业再生能源购电协议,亦建立了台湾企业开始购买海上风电电力的里程碑。 Wind InfoLink 认为,NPI 主导的海龙风场也有较高机会与企业签订 CPPA,并且虽然第三阶段区块开发仍以竞价模式进行,但在台湾企业对于绿电有长期的需求下,预计多数将会采 CPPA 模式,把电卖回给台电的机会较小。
 

第三阶段:区块开发 

经济部近期公告「海上风电区块开发容量分配作业要点」,正式定案选商规则,区块开发从 2026 至 2035 年将释出 15 GW。 第 1 阶段 2026 至 2031 年先释出 9 GW容量,2032 至 2035 年再释出 6 GW 容量。 预计 2022 年 8 月启动选商,上网年度会在2026至2027年间,获选的业者有四200MW为上限,最高可达600 MW。

选商机制采「先资格审查,后价格评比」,资格审查包含两部分,首先60%技术能力和 40% 财务能力之平均分数需达 70 分以上;另一部分则是产业关联面向,需满足关键发展项目之落实数量达申设容量的60%,并且加分项目应达 10 分以上。 通过审查者将进行竞比作业来决定分配顺序,同分则参考国产化分数。

产业关联方案的部分,将延续上阶段推动的关键发展项目,并且呼应外界期待增加弹性机制,包含「项目弹性」及「数量弹性」。 项目弹性指将现有技术在地化具有困难的项目调整为加分项目,数量弹性则指业者在关键发展项目支落实数量仅须达设置容量的 60%,其余采加分机制,举例来说,一个风场有 30 支风机,只要其中的 18 支落实产业关联性即可通过。 相较于先前草案公告,区块开发产业关联执行方案新增三项工程设计服务,包含风力机下部结构相关设计、海上变电站相关设计,及海缆铺设相关设计,由原先的四大类 26 项扩增至五大类 29 项。

至于议论纷纷的竞价上限规范,原草案规划以台电最近一年石燃料平均发电成本作为投标价格上限(每度 2.18 元),但考量绿能成本及民间绿电交易市场成熟度等因素后,第1期选商投标上限价格改以每度 2.49 元,也就是潜力场址阶段获选 2025 年并联海上风场之竞价得标价格的容量加权平均;后续采用前一期得标价格的容量加权平均作为价格上限,下限则维持每度 0 元。 但如前所述,Wind InfoLink 认为这阶段将以企业签署再生能源购电协议为主。

此外,经济部也公布了「海上风力发电区块开发场址规划申请作业要点」,主要内容除了包含申请资格与应备文件外,亦如外界预期,公布不得开发风电的敏感海域,也就是所谓的「红线区」。 公布选址要点以后,表示即日起开放受理开发商申请第三阶段案件,让业者得以尽快准备明年的竞标作业。

海上风电政策
 

台湾海上风电的未来发展

众多开发商目前皆表示有意愿参与第三阶段竞标,除了原先第一、二阶段就有参与的外商如沃旭、CIP、NPI 能源等,亦有许多台湾开发商,如富崴能源及台亚风能等。 但是,随着作业要点释出,部分风场有修改或撤销的必要,如英华威(InfraVest)原先划设的六个风场均与敏感区重叠,位处北方三岛的禾尔南、禾尔北与合仪风场,其场址属于渔场的敏感区,而位于竹苗外海的钟美、美森、钟虔则与航线重叠。

Wind InfoLink 认为,后续开发商将加快国产化的脚步。 由于第三阶段申请要点公布后,安能亚太、沃旭与达德均表示有意竞标 16 号、17 号风场,前两者亦同时在竞争 11 号风场。 在多方竞争及当前的选商机制的压力下,开发商可能提出更积极的国产化比例及更激进的投标价格争夺风场。

另外,在第三阶段,关键发展项目的厂商将取得较大的话语权。 除了台湾海上风电供应链发展逐渐成熟外,因风场得标的关键之一为是否与在地供应链建立良好连结,同时,因为单一开发商的容量限制 500 MW,使开发商数量增加,避免少数开发商垄断市场,也削减了开发商的议价能力,更有利于本土厂商向开发商谈判。

因此第二阶段由外商主导的局势将可能在区块开发阶段有所改变。 容量配额使得台湾民营的开发商有机会进入市场,目前已表达意愿的有台亚风能以及富崴能源,两者皆具备丰富的再生能源建设经验,富崴能源更已承揽台电二期的工程及运维项目。 此外,较擅于与在地社群及本土厂商互动协作的优势将使台湾开发商有机会与外国开发商一搏,从而使第三阶段竞争加剧。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