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作者 InfoLink
更新日期 May 06, 2020

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契機與挑戰論壇摘要 Part 2.

亞太將是下一個離岸風電重鎮。IRENA估計,2050年前,全球超過六成市場在亞太地區。風機零件供應鏈的商機引起製造商關注,台灣企業也不例外。天力離岸風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傑輝表示,台灣應把握機會成為亞洲離岸風電"葉片"生產中心。

大型風電渦輪機,牽涉9,000多種零件,其中產值最高的零件,就是葉片(Blade)。根據Wood Mackenzie估計,2019到2027年,風力渦輪機的潛在市值將高達5,400億美元,風機葉片潛在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位居所有零部件之冠。

葉片體積龐大、一隻風機葉片重量動輒超過五十噸,貨運運費就占高達30%的製造成本,因此目前國際上大多由風機廠商在風場附近自行生產,購買當地原料就近製作葉片。不過近年來,獨立葉片製造商的產量有升高趨勢,Wood Mackenzie於2019年的報告中就預測,到2022年風機廠商自行生產離岸風機葉片產量約有80%增幅,但獨立葉片製造商葉片產量將暴增208%。

離岸風機製造商MHI Vestas 今年四月底就與台灣上緯投控簽訂採購協議,要在台灣採購關鍵葉片零組件,預料會創造台幣8.5億元周邊經濟價值。此前三月MHI Vestas也與天力簽訂風機葉片供應合約,並在台中港打造全新的葉片製造廠,將創造43.8 億元的經濟價值,揭開風機葉片本土化序幕。

徐傑輝在線上研討會中預估,2021到2030年,台灣一年就有1GW的風電市場,加上本土工廠接近碼頭,政策支持國產等,都是台灣市場跨足亞太的優勢。而且台灣有製作9.5MW 葉片的技術,相比中國只有5~6 MW,再加上美中貿戰與疫情因素,台灣目前有極大優勢。不過台灣未來如果要跨足亞洲市場,政策上是否排除中國大陸製產品,自由經貿區設置與否,都是需要探討的議題。此外台灣的土地租金相比中國各省貴上太多,台灣政府必須加碼支持國內廠商,以保持競爭力。
 

分析師觀點

由於風機系統涵蓋上千種零部件,風機製造業有供應鏈全球化以分散風險之特性。然而,一旦因全球性事件導致系統性、大規模癱瘓,產業受到波及在所難免,例如此次新冠肺炎導致生產基地位於印度的風機原材料及零組件無法準時交貨,將連帶影響整機出廠時程或使得成本上升。

此外,風機製造屬勞力密集型產業,因疫情延燒需額外處理員工的安全衛生管理,亦是生產成本上升主因之一。因此,國際風機製造商的避險策略布局,在地的風險因素控管便顯得格外重要。

在過去,風機製造基地主要坐落於歐洲已開發國家及中國大陸,近年則漸移往印度、南美洲國家。

Wind InfoLink 認為,風機系統製造商受波疫情影響供應時程後,應基於風險分散並兼顧新興市場開拓考量,重新思考設廠佈局,而在台灣設生產基地會是好的選擇。這是因為台灣在亞太地區發展起步算早,雖然韓國、日本政府亦有離岸風力發展規劃,然政策規劃步調較為緩慢;且台灣優異的防疫表現大幅減少對工業生產活動的影響,更凸顯了政府的災害調適能力在區位選擇考量的重要性。

台灣有機會在政府離岸風力發展政策支持,帶動內需市場的前景中,成為離岸風電在亞太市場的樞紐,為台灣創造更多產值及就業機會。


參考資料:
MHI Vestas Sourcing Blade Components from Local Taiwan Suppliers
Tien Li contract confirms MHI Vestas as first turbine manufacturer to build blades locally in Taiwan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