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作者 InfoLink
更新日期 May 06, 2020

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契機與挑戰論壇摘要 Part 1.

風力發電產業市場重心,近年由歐陸轉往亞太,歐洲風電大廠也紛紛前來亞洲卡位,IRENA估計,2050年前,亞太地區將占全球超過六成市場。但風電產業不同於太陽能,風機體積巨大,且牽涉複雜的工程及機電系統整合,猶如精密的重工業。歐美廠商無法直接以資金進入本土脈絡,而本土廠商也不能純粹依賴進口元件發展風電事業。因此具有經驗的歐美廠商,亟需與本土廠商合作,發展在地策略。本文摘錄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契機與挑戰論壇Webinar,從DEME及達德案例來看國外開發商如何進行在地化布局。

比利時業者DEME以國際疏濬工程龍頭企業之姿跨足離岸風電產業,在逾百件風場開發案中,參與了近1,800座水下基礎安裝,超過2,200隻的風機安裝,海底電纜舖設亦有超過860公里的實績。2018年DEME有7成營收來自歐洲地區,亞洲及大洋洲市場占13%,但是在亞太地區的業務過去多聚焦在非再生能源領域。

DEME 亞太地區負責人 Niels van Berlaer 表示,來到亞太開拓風電市場,最需要當地知識、勞工與合作夥伴。爰此,DEME於亞太國家佈局的初步策略,係優先與兼具多年海工技術Know-how及造船量能的大型國企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以穩固EPCI在地化經營所需的整合資源。

在中國大陸,看中屬中央管理的大型國企"中遠海運集團",其在特種船運輸,陸上重大件工程物流、海工裝備的生產設計、沿海堆場碼頭等方面的優勢,自2016年5月16日與中遠海運簽訂合作協議,於2017年5月24日,合資成立廣州中遠海運德利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CDNE);在台灣,則於2019年5月20日與台灣規模最大的造船廠台船公司,共同合資成立台船環海風電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DWE),結合DEME的離岸風場海事經驗與台灣自有本土船隊,提升競爭力;在日本,DEME於2020年3月24日,與歷史悠久的海事承包商五田海洋建設有限公司(Penta-Ocean)簽署合作備忘錄,展開在日本離岸風力建設計畫的合作,DEME提供離岸風場工程經驗與指導,五洋建設則具備本地專家、在地經驗、技術設備與資源等。未來DEME也將持續拓展其他亞太國家如南韓、越南、印度、澳洲的合作夥伴關係。

達德能源(WPD)專案經理李艾克,則舉雲林離岸風場為例,分享如何與在地承包商建立台灣在地化產業鏈,李艾克表示,規模640MW的台灣雲林離岸風場,建設時程相當緊湊,2020年開始離岸海事工程,2021年就要開始商轉。施工過程中還要克服本地承包商沒有經驗的困難。

達德於是透過選擇國際上有經驗的承包商,一對一模式指導台灣在地承包商的模式,例如基座工程由德國Steelwind Nordenham與比利時的SMULDERS,指導台塑重工與中鼎集團俊鼎機械廠,歐洲承包商主動支持與實地參與計畫,確保產品符合規格標準。談到如何選擇台灣合作夥伴,李艾克表示除了看準這些廠商具有多年經驗,台塑重工還在雲林縣擁有廣大港口腹地,能運送工具、人力與基座成品。

供應鏈政策
 

分析師觀點

台灣政府以政策支持能源及產業結構轉型,考量國內業者技術成熟度及國外作法,分階段推動國產化發展項目,如前置期著重水下基礎、塔架、陸上電力設施,後續則著重施工船舶製造及風機重要零部件等。過程中,外國開發商為達成我國國產化門檻,面臨的是在地供應產品及技術規格缺乏國際標準認證,零部件採購成本也相對國外高出許多的困難;而台灣本土企業也亟需補足專業技術人力的缺口,並且需要盡快找出未來可行的商業模式,如提早佈局進場日本及韓國離岸風電市場,方能攤銷生產設備的前期資本投入。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