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作者 InfoLink
更新日期 January 19, 2021

儘管2020年全球遭受新冠疫情肆虐,但仍無損全球離岸風電的新增安裝量,2020年預估新增6.5GW,較2019年再成長6.5%。全球離岸風電主要安裝地點集中在歐洲地區,歐洲地區佔全球約五到六成,但在進入2025年後,此一情況將會被亞洲翻轉。全球離岸風電在2025年後會進入增速狀態,並在2030年高速成長。成長最快的區域會來自於亞洲,預估佔全球約76%。
 

亞太地區風電安裝
 

亞洲市場當中,韓國有相當明確的離岸風電發展政策,且目標在2030年前計畫要發展至少4.6GW的浮動式風機風場。而日本則是在第一個競標專案(GOTO)上採用浮動式風機技術。由此可以看出未來10年離岸風電發展技術將會聚焦在浮動式風機上。台灣的離岸風電發展政策中,雖然沒有明文規範是否要採取浮動式風機技術,但在角逐第三區塊開發階段中,可以看到開發商如SRE的Formosa 4專案(4.4GW)與CIP的三座風場(3.3GW)都計畫採用浮動式風機。

浮動式風機顧名思義就是採用浮動式的平台取代以往固定式的基樁,其技術發展主要借鏡於石油業的海上鑽油平台,都是在更遠更深的外海運作。現在廣為評估作為離岸風電的平台有三種: TLP (張力腿式)、SPAR (浮筒式)、Semi-Submersible(半潛式)。主要是因為石油業的鑽油平台常使用這三種浮台,其抗風、抗浪與抗流的能力最強。

而這三種平台當中,最適合台灣的形式,可能會是半潛式(Semi-Submersible)。雖然現在常討論的屬於浮筒式(SPAR),但由於SPAR的浮台深度達100多米,而台灣海峽的深海只有90米,先天環境下就無法適用,且SPAR在外海安裝成本相對高昂。另外的張力腿式(TLP)其斷損之後穩定度會是一大隱憂,TLP會需要使用吸力錨,不管是鏈接或解鏈的技術難度也高。而半潛式(Semi-Submersible)則是安裝都可以在港邊完成,再使用拖船直接拖去外海裝置即可,這代表不必受到海象因素影響施工時間,對於台灣一年大約只有7個月的施工期,選擇半潛式會是最可行的。

在近岸的風場開發已經趨於飽和的情況下,浮動式風機嚴然成為國際趨勢,固定式基樁已經是歐洲市場的天下,對於才要崛起的亞洲,浮動式風機的需求可望主導未來10年的離岸風電技術發展方向。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