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光伏海關數據分析報告
化繁為簡 月度更新 供需動向 一覽無遺
RE+ 2025 作為北美最大清潔能源展會,今年的討論重心已明顯轉移。與過往聚焦價格與市場供需不同,政策不確定性與合規挑戰成為當前核心議題。FEOC 條款、Section 232 調查與雙反關稅的多重迭加,正在重新塑造產業鏈格局。
OBBBA 與 Section 232 等法規加速推進本土化進程,其中 FEOC 條款尤為關鍵。這意味著廠商必須承擔更高的合規成本,並在股權結構、管理層組成與供應鏈溯源上做出調整,以避免被認定為受中國控制。雖然產業積極尋求戰略對策,但在細則尚未完全落地之前,整體佈局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這場競爭早已不僅限於成本與供應鏈優化,而是誰能更快、更有效地回應政策變化,並在地方社區與政府互動中取得先機,將合規轉化為實質的市場競爭力。
雖然美國模組名義產能預計至年底可達 76 GW,但實際投產進度遠低於預期。原因在於:
融資瓶頸:新廠房建設需大量資本,受政策不確定與市場波動影響,投資進展謹慎。
環評與地方協調:廢水處理、排放審核及社區溝通延長了建設週期,尤其電池環節。
政策結構性抓放:上游矽料與矽片缺乏設廠誘因,電池產能雖在規劃中,但尚未大規模落地,使得整體供應鏈呈現分化,進展緩慢且不均衡。
外部競爭:雖然前期對東南亞四國進行雙反,但雙反對象主要為電池環節,東南亞四國封裝模組輸美仍是合理途徑;另外,印尼,寮國電池產能的快速增長也衝擊美國本土電池產能增長。
從展品來看, TOPCon 技術已經成為主流,G12R 尺寸展品滲透率接近三成。雙玻與加厚玻璃設計的比重提升,反映出美國市場對可靠性與耐候性的高度需求。同時,傳統一線廠商逐步將重點從單一模組轉向「整體解決方案+儲能」,競爭焦點正由產品層級上移至系統層級。
在這個新常態下,廠商若要在美國立足,必須同時兼顧合規韌性、與政府關係優化與製造落地能力,才能在未來競爭中保持優勢。
展會中更多深入的市場分析與資料洞察,請參考 InfoLink 會員系統內完整的RE+展會報告。
化繁為簡 月度更新 供需動向 一覽無遺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