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作者 InfoLink
更新日期 October 16, 2017

昱晶、新日光、昇陽光電三家台灣主要光伏電池片廠今日(10/16)下午宣布:上午已簽署「合併意向書」開始推動三家合併為一家之計畫,協議由新日光作為合併後之存續公司,採用合併吸收方式合併其他兩家,合併基準日後將存續公司更名為“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併後規劃由新日光洪傳獻博士擔任董事長、昱晶潘文輝博士擔任執行長,預計於2018Q3完成合併案。
 

InfoLink觀點

三家電池廠合併之後,從純電池廠產能來看,“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產能僅略低於世界最大的電池廠通威太陽能5.8GW,然而三家電池廠產能分散、設備效能也遠不及近兩年新擴線的電池產能,除了PERC能力較為成熟、採買原材料議價能力增強之外,其實綜效難以發揮。

盤點三家廠商的產能佈局,雖昱晶有上游矽片廠昱成,新日光、昇陽光電有下游模組產能,但其實產能大小遠低於電池片,尤其整併最為重要的出海口來看,三間廠家的模組總產能不到1GW,故其實出海口的拓展還是得依據各家電池廠先前積累的客戶渠道。
 

銷售端

回顧過去三家電池廠的發展,其實與其餘台廠差異不大,約有6 - 7成的訂單都銷往大陸、或大陸廠商的東南亞海外模組廠,三家廠商銷售客戶重疊性高。海外部分,昇陽在歐洲深耕已久,昱晶則在印度、東南亞近期頗有突破,但各地電池片廠最後終須回歸到成本面去與其他電池廠做競爭。

若合併並未讓成本顯著降低,台灣廠商依舊與大陸電池廠成本有接近US$ 0.02 / W的差距,在銷售面上的進展與併購前並無太多變化,且面對龐大的產能包袱,面臨淡季時銷售壓力將比以往龐大。
 

採購端

合併的另一大好處是在採購端的綜效,過去一年,台灣電池廠在面對單晶、多晶矽片缺貨之時,總是率先面臨矽片斷貨問題。若產能合併,供應商對合併後的“大電池廠”或許信心、供應意願都將增強,讓未來的採購較有優勢。
 

研發端

昱晶、新日光的強項在於單晶PERC,昇陽光電的強項則在多晶PERC,且新日光另有異質結(HJT)研發經驗,但目前高效產能各自分散、三家廠商合併之後,在研發端是否可以順利互通有無、擇強補短還難以窺探。

從整體戰略角度來看,合併後的採購及營運費用或許能降低些許成本,也較易取得台灣相關的基金及金融機構支持,不排除之後也會有其他電池廠加入,讓此平台繼續擴大。而相關基金不僅能讓已經縮減資本支出已久的台灣廠商能再次提高電池片、及下游模組的設備投資,也可能強化相關材料的供應鏈。

整體而言,合併將於明年三季度開始,而淡季的寒冬已在眼前,在接下來的季度裡若能否先啟用資金開始強化現有能力、如何不重蹈未有品牌優勢、下游出海口不明確、成本持續較大陸電池產線高、市場轉折台灣廠商反應不夠即時的覆轍還有待此合併案深思。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