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礦及鋰鹽
近期碳酸鋰價格大幅攀升。11 月 19 日,碳酸鋰主力合約 LC2601 一度突破每公噸 10 萬元人民幣,為 2024 年 6 月以來新高。截至 11 月 20 日,鋰輝石精礦(SC6)CIF 報價每公噸 1,080-1,090 美元,均價每公噸 1,085 美元,環比上漲 17.9%;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價每公噸 8.5-9.2 萬元人民幣,均價約每公噸 8.9 萬元人民幣,環比上漲 10.5%。本輪碳酸鋰價格快速上漲,既有年底供需基本面的顯著改善,也有期貨端資金與情緒共振的影響。目前市場普遍認為梘下窩等關鍵項目短期內難以復產,年末供應端增量預期較低。需求方面動力及儲能年末維持高位,支撐碳酸鋰進一步去庫。但碳酸鋰大幅漲價後,基差表現偏弱,下游多數仍按需拿貨。展望後市,2026 年起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從免征到減半徵收,明年一季度預計動力需求回落明顯而儲能需求維持相對穩定。碳酸鋰供需偏緊現象預計延續至十二月後逐步緩和,現階段價格處於高位,後續上漲動能有限。
中國區市場電芯(儲能電芯)
近期儲能電芯報價持續上行。根據最新統計,方形磷酸鐵鋰儲能電芯 100 Ah 價格區間為每瓦時 0.350-0.420 元人民幣,均價每瓦時 0.385 元人民幣;280 Ah 價格區間為每瓦時 0.270-0.350 元人民幣,均價每瓦時 0.310 元人民幣;314 Ah 價格區間為每瓦時 0.270-0.350 元人民幣,均價每瓦時 0.310 元人民幣。十一月以來,頭部企業訂單排產已延續至明年一季度,疊加產能緊張與原材料漲價,推動報價持續上調。據統計,六氟磷酸鋰價格從十月下旬每公噸約 7.9 萬元升至十一月下旬每公噸 14.9 萬元,環比增加約 90%;鐵鋰儲能所用電解液十月下旬從每公噸約 1.75 萬元上升至十一月下旬每公噸 2.45 萬元,環比增加約 40%。電解液行業在經歷兩年出清後產能顯著收縮,近期需求爆發導致供應缺口。短期內電芯價格在上游價格回落以及需求轉淡前或維持高位。
中國區市場儲能系統
近期國內儲能系統開標數量與規模階段性萎縮,受電芯持續漲價以及頭部 PCS 企業四季度有所漲價影響,儲能系統中標價小幅回升。根據最新統計,直流側液冷集裝箱(2h)價格區間為每瓦時 0.37-0.48 元人民幣,均價每瓦時 0.43 元人民幣;交流側液冷集裝箱(1h)價格區間為每瓦時 0.74-0.80 元人民幣,均價每瓦時 0.77 元人民幣;交流側液冷集裝箱(2h)價格區間為每瓦時 0.44-0.56 元人民幣,均價每瓦時 0.50 元人民幣;交流側液冷集裝箱(4h)價格區間為每瓦時 0.42-0.50 元人民幣,均價每瓦時 0.46 元人民幣。近期大規模招標項目明顯減少,企業中標價較九、十月有所上升。構網型儲能項目較跟網型平均仍保持每瓦時 0.10-0.15 元人民幣的中標溢價。
11 月 10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新能源消納和調控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我國未來電力系統的總體方向:到 2030 年基本形成協同高效的多層次新能源消納調控體系,全國新增用電量主要依靠新增新能源發電滿足;到 2035 年建成適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電力系統,實現新能源順利接網、多元利用和高效運行。政策在資源佈局側提出分類引導:沙戈荒基地採取外送與就地消納並舉模式,明確送受端責任;西南地區強化水風光一體化開發,提升外送通道利用率;海上風電則以近海和深遠海統籌佈局、集約化構建輸電網絡,並以沿海地區本地消納為主。在發展模式上,檔強調通過產業協同推動新能源消納能力提升,同時加速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整體來看,《指導意見》為儲能提供了從需求端、交易端到調度端的系統性利好,使儲能在未來電力系統中的角色更明確、收益路徑更清晰,也將推動行業加速邁向高效率、高價值、深度參與調控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