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新興市場需求數據庫
洞察儲能市場脈動,把握海外佈局關鍵先機
自 7 月 1 日廉價家用電池補貼計畫(Cheaper Home Batteries Program)正式實施以來,澳洲戶儲裝機量顯著攀升。此政策的推出,源自澳洲工黨推動清潔能源轉型的一貫主張。在能源發展路徑上,執政的工黨與主張核能的反對黨(自由黨和國家黨聯盟)存在根本分歧。工黨始終將應對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作為執政核心,此次戶儲補貼正是其政策理念的具體延伸,不僅強化其支持清潔能源的政黨形象,也兌現了連任前的競選承諾。此外,工黨傾向於以公共投資引導經濟和產業方向,例如本次 23 億澳元的戶儲補貼及此前針對鋁業的 20 億澳元補貼,均體現了其通過公共支出推動政策目標的執政風格。

實際補貼金額取決於三個關鍵因素:電池系統的可用容量、政策規定每千瓦時可用容量對應的 STC 數量,以及 STC 的市場交易價格。具體而言,首先需確定電池實際可用容量,根據安裝年份對應的 STC 數量及 STC 實際交易價格計算得出具體補貼額度。如可用容量為 8 kWh 的電池系統成本為 10,000 澳元,其在 2025 年可獲得約 2,976 澳元的補貼,約占安裝電池成本的 30%。下表為澳洲聯邦政府基於預設的 STC 數量以及 STC 估值價格為 40 澳元情況下,對每千瓦時可拿補貼進行的估算。(未來還需以當下 STC 實際交易價格為准)

補貼實施後澳洲戶儲裝機量增長迅速,據 InfoLink 統計,僅三季度裝機量已突破 1 GWh,約為去年全年總量的 1.7 倍,顯示出政策對終端使用者的強效激勵。預計 2025 年澳洲戶儲新增裝機量將接近美國,成為全球戶儲市場主要增量。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產品也因安全隱患被召回,這也為行業敲響警鐘,追求市場擴張的同時必須將產品安全置於更高優先順序。
據公開信息披露,自 7 月 1 日至 10 月 21 日,註冊系統的平均容量已由最初 15-20 kWh 區間逐漸提高至 20-25 kWh 區間,甚至單台容量突破 30 kWh。可見此次補貼政策的設計與電池可用容量直接掛鉤,電池可用容量越大,則補貼總額越高,雖總成本增加但意味著單位容量成本一定程度上的下降。同時,更大容量的電池意味著其作為「靈活性資源」的價值更高,在補貼政策對 VPP 功能的強制要求下,一旦 VPP 商業模式成熟,這些電池系統不僅能通過峰穀套利獲得更高電費收益,並且可以作為電網的「優質資產」,通過提供調頻等服務獲取額外回報。這兩點直接刺激終端使用者逐漸傾向於較大容量的電池系統。
由於補貼從政府預估的 2025 年約 372 澳元/kWh 逐步退坡至 2030 年約 188 澳元/kWh,將進一步促使大量終端使用者提前安裝,那麼 23 億澳元補貼大致多久消耗完,以下基於澳洲聯邦政府公開資料及部分關鍵假設,對補貼消耗完畢時間進行了初步預測:
關鍵假設:每套系統為 18 kWh,STC 取 2025 年和 2026 年均值 8.9
以上基於靜態參數的估算僅供參考,現實層面還需考慮其餘一系列潛在因素。如雖當前增速遠超預期,但隨 STC 數量逐年減少,可能抑制後期需求;若 STC 市場價格高於 40 澳元,補貼可能消耗更快;加之不同州層面若有相關補貼出臺,政策疊加情況下可能進一步刺激需求。
現階段看,儘管當前補貼有可能提前耗盡,但在工黨致力於能源轉型的戰略框架下,未來不排除在補貼耗盡後出臺類似針對性的支持政策;但其具體形式與規模仍需結合未來財政狀況與選舉政治等現實因素綜合判斷。
洞察儲能市場脈動,把握海外佈局關鍵先機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