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作者 InfoLink
更新日期 January 16, 2020

自2017年後156.75mm (M2)成為主流規格、尺寸變化稍緩不久後,2018年面臨電池片效率提升瓶頸,尺寸又再次成為熱門話題、不少廠商陸續挑戰更大矽片,模組面積出現變動,下半年 158.75mm (G1)成功推進後、已逐步拉抬市佔率,確立未來1-2年間的主流尺寸。然而矽片廠家希望做出差異化、矽片拉棒成本種種因素等考慮下進而推出更大尺寸166mm (M6) / 210mm (M12),多款尺寸的推出也讓市場趨勢變得混雜,現今多數廠家仍處觀望階段,以下統整現今概況及未來趨勢。
 

2019年發展概况

上半年部分一線模組廠家開始推展G1,其中垂直一體廠家晶科推展最為快速,晶澳、天合亦跟上腳步。而電池廠,通威、及愛旭也開始了G1尺寸的出貨,並且逐月增加。

而下半年尺寸風向開始變化,尺寸規格百花爭鳴,其中隆基率先推出M6的矽片,中環亦公佈M12應對。海外廠家如LG、韓華 Q-cells先前為了與中國廠家區隔,已選用161.7mm(M4)做為產品尺寸,然而目前選用M4尺寸的廠家還未確定未來的尺寸規劃走向。

下半年多數企業仍採用G1作為單晶矽片的主流尺寸,在下半年已可以看到產量逐漸爬升,但是由於更動尺寸矽片也需變動模組尺寸,因此下游端以及開發商仍需一段時間驗證及評估,加上年初決定的電站設計絕大多數仍以M2傳統尺寸為主,因此預估G1尺寸的市佔約只在12%左右。
 

大尺寸瓶頸 主要仍是投入資本以及技術難度

M6方面,由於G1與M6直徑相當,但是切成M6矽片面積較大、矽棒的切割損耗較少,在矽片端有較好的性價比,因此隆基大力力推,公佈的M6矽片價格性價比也比G1優異,企圖吸引更多廠商加入M6的行列。但M6涉及電池片、模組設備的大規模改造,改造過程的電池片、模組設備費用支出相比G1改造所需超過二到三倍的資金,因此在單晶方面除了隆基、及其配合的電池片廠商外,目前其他廠家的投入仍是以新擴產兼容,實際產出則依照訂單量而定,多數廠家仍是觀望隆基是否能帶起M6成為主流。多晶方面,則有阿特斯、及協鑫集成的鑄錠單晶使用M6的尺寸。

而不論是M6還是M12都有在技術上較難跨越的部分,主要體現在矽片及電池端製程上。矽片端部分,大尺寸矽片在薄片化過程中可能會稍有難度,碎片率相較小尺寸高。而電池端技術上會有較大的問題,在製絨、鍍膜過程中可能都會有不均勻的狀況發生,使得電池片效率略為下降。
 

單晶產品挾带高性價比 恐加速多晶產品退場

單晶PERC模組應用大矽片及模組技術後強勢的性價比更進一步擠壓多晶產品的需求。使得2019年十月多晶產品需求出現明顯轉弱,整體供應鏈從多晶電池片率先出現價格崩跌,價格再創歷史新低,十二月中旬來到平均主流價格每瓦0.079元美金的水平。電池片的低迷價格也正在往上游的矽片、矽料傳導,同時也讓多晶模組價格再次出現跌價。儘管如此,今年多晶產品的需求可能因為瓦數的差距難以挽回頹勢,單晶模組快速降價與瓦數提升與多晶產品的差距更加拉大。以72片模組為例,單晶模組的主流瓦數將達390-400W,但多晶模組即使也搭上大矽片及半片技術,可能瓦數仍落在340-350W,瓦數差距來到50-60W上下,在價差可能不超過每瓦0.03-0.04元美金的情況下,對終端電站的吸引力不佳。

另一方面,2019年甫正式量產的鑄錠單晶產品在今年單晶矽片的降價後可能性價比也將出現嚴苛的挑戰。鑄錠單晶的發展需要視2020年單、多晶的矽料價差而定。

然而多晶鑄錠若想要跟進M6規格尺寸,在舊產線升級設備難度較大,另外多晶產品需求縮減、電池片持續虧損的局面已成定局,也使得廠家不願意投入升級、或者擴產新的多晶產線,目前可觀察到廠家逐步將產線轉換成單晶,太舊的產線或考慮直接退出市場,預期今年多晶產品在全球光伏市場的市佔率將下降至不到20%。

 

未來展望

矽片尺寸

未來尺寸的標準化仍是需要的,主要是因為規格統一後才能具有規模經濟、成本能進一步下降,另外若僅有少數廠家能提供大尺寸矽片、價格控制權將局限在少數廠家,這也並非下游廠家所樂見的。

但在發展過程中,市場風向不確定的階段仍會有多種尺寸並行的狀況發生,觀察我們預估的尺寸變化趨勢可以看到今年將會有四種尺寸並行的狀況,我們預期主流尺寸仍會是G1市佔將來到60%,而M6將逐步開始發展、市場份額將達到13%。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