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光伏海關數據分析報告
化繁為簡 月度更新 供需動向 一覽無遺
2025 年 7 月 17 日,土耳其貿易部公告將太陽能電池的進口參考價格自每公斤 85 美元調升至每公斤 170 美元,調幅高達 100%。新規將於公告後 60 天正式生效,這也是繼 2024 年由每公斤 60 美元調整至每公斤 85 美元後,再次大幅調漲。
以目前中國出口至土耳其的 183N 電池片為例,其 CIF 價格約為每瓦 0.041 美元,皆明顯低於土耳其所設限價標準。
由於官方尚未明確說明在限價制度下 20% 增值稅(VAT)的具體課征方式,InfoLink 提出三種可能的課稅情境作為參考,並以 183N 電池片每片克重 10.14 克換算每瓦重 1.197 克作為計算基準。
情境一:對進口價格課征 20% 稅金。
情境二:對進口 CIF 價格課征 VAT 20%,導致稅金顯著上升。
情境三:對限價與進口電池 CIF 價格的差額課征 VAT 20%。(如表)
在情境三中,InfoLink 以限價與實際進口電池 CIF 價格之間的差額作為課征增值稅的計算依據,作為簡化測算的評估邏輯。不過須特別留意,此處計算是以純粹電池本體的 CIF 價格推估,並未納入實際報關時所涉及的包材重量。
實務上,各家廠商櫃重存在差異,電池毛重除電池本體外亦包含包裝材料等,由於整體貨重的增加將影響限價與 CIF 價差的計算結果,實際應稅金額普遍將略高於本測算情境,預估最終稅後價格可能比本情境高出約每瓦 0.003–0.005 美元。
根據 InfoLink 調研,以限價與實際進口電池 CIF 價格之間的價差作為課征基礎的第三種情境,應更貼近目前實務上的報關操作模式,也更能合理反映不同廠家因單櫃包裝配置與重量差異所導致的實際稅負變化。考慮到當前因限價與實際進口價格差距極大,預期廠商為了符合限價而提高售價的機率較小。
綜觀上述三種 VAT 課稅情境,即便在嚴格的「以限價每公斤 170 美元作為課稅基準」的第二種情境下,中國出口至土耳其的太陽能電池價格,含稅後仍顯著低於當地本土產品,展現出強大的成本優勢。隨著新限價將於 60 天后生效,市場預期可能出現一波短期備貨潮,帶動進口價格與需求同步上升。
除價格因素外,土耳其本土的電池供應緊張,也進一步強化了對進口電池的需求。儘管土耳其持續推動供應鏈本土化,並在招標項目中明定需使用一定比例的本土矽片、電池與模組,但截至 2025 年底,預計僅有約 5.7 GW 電池產能落地,至 2026 年最多增至 14.2 GW,與同期超過 20 GW 的模組產能相比,供給明顯不足。受限於電池產能擴建速度,短期內部分模組廠商勢必仍將仰賴進口電池以維持產能。此外,土耳其市場中大量非招標類型的工商業分布式項目並未受到本土化政策限制,也為中國等海外電池片留有進口空間。
整體而言,雖土耳其正逐步建立更具保護性的市場制度,包含反傾銷稅率徵收、進口限價與本土化政策等,但在當地電池產能尚未完善之前,短期內中國電池仍將憑藉其價格優勢扮演關鍵補位角色,未來市場變數仍須持續關注政策執行細節與本土產能落地進度。
化繁為簡 月度更新 供需動向 一覽無遺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