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 7 月 4 日,《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BBBA)經總統川普簽署通過,成為正式法律,其中法案內容大幅收緊 2022 年《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中的太陽能相關補貼規定,本文將解析本次 OBBBA 太陽能相關法規,分析其對美國太陽能市場所帶來的影響。
太陽能補貼結束節點確定提前

與 IRA 法案相比, OBBBA 對太陽能發電稅收抵免的適用條件作出重大調整,將原本「開工時間」為準的判定,改為「投入使用」。此外,戶用太陽能市場適用的 25D 抵免將於 2025 年結束,而 48E 和 45Y 等補貼結束時間則大幅提前至 2027 年底。
外國實體(Foreign Entity)規定正式公佈

OBBBA 法案中明確界定了「被禁止外國實體」(Prohibited Foreign Entity),涵蓋「特定外國實體」(Specified Foreign Entity)與「受外國影響實體」(Foreign-Influenced Entity)。一旦廠商被劃入這些範疇,將無法獲得 48E、45Y、45X 等核心稅收抵免,對其在美國的投資與供應鏈佈局產生深遠影響。
InfoLink觀點
1. 政策大幅轉向 美國太陽能進入重構調整期
OBBBA 的通過標誌著美國太陽能產業明確朝向「美國優先」的根本性轉向。戶用太陽能市場將在 2026 年 1 月 1 日起失去 25D 補貼支持,而大型地面電站和工商業項目的補貼則將延續至 2027 年底,這種差異化安排將重塑美國太陽能市場的太陽能能源結構。預期 2025 年下半或將出現戶用搶裝潮,而 2026 年後戶用規模預計將呈現持續性收縮。
2. 太陽能配儲成為項目經濟性關鍵
而在太陽能補貼結束節點大幅提前的背景下,獨立儲能項目補貼不受影響,而光儲項目的儲能部分仍可持續享有 30% ITC,相較於純太陽能項目具備政策優勢。工業、商業屋頂因高電價基礎,即便補貼退坡仍有一定經濟性,配置儲能有助於提升收益,例如近年歐美市場的光儲一體化已成趨勢,未來儲能配置比例預期上升,不過,儲能設備仍須符合外國實體限制等合規要求。
3. 中長期競爭格局轉向合規能力考驗
由於美國聯邦層面的政策衝擊,當地太陽能市場的競爭重心正從規模與價格優勢,逐步轉向供應鏈的合規能力。法案要求建立嚴格的供應商認證體系,違規者將面臨高額罰款,這迫使項目開發商與設備供應商投入更多資源強化合規管理。
而對於經營美國市場的太陽能廠家而言,通過第三國投資規避限制的策略將受到更嚴格審查,最重要的是,若第三地產能仍依賴中國供應鏈,依舊存在合規風險。在這樣的背景下,近年可見不少美國本地大型項目方,儘管面對本土組件價格偏高、技術相對落後的情況,仍選擇優先採用本土供應,以降低政策風險與不確定性。
總體而言,能夠深入理解美國政策、調整產能佈局、加強本地合作並建立可靠供應鏈體系的太陽能廠家,將在未來競爭中具備明顯優勢,也是未來能在美國市場穩健發展的關鍵。